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什么是中考定向_ 什么是中考定向志愿

什么是中考定向? 什么是中考定向志愿

中考定向的定义与核心政策

中考定向是中考招生中的一项独特政策,旨在通过优质高中招生规划向薄弱初中倾斜,促进教育公平和资源均衡分配。其核心是将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%的招生名额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,使不同学校的学生(尤其是农村和薄弱初中学生)获得更多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。


定向生资格认定条件

  • 学籍与就读年限

    • 考生需在生源学校建立正式学籍满3年,且连续在该校初一、初二、初三就读的应届毕业生。
    • 例外情况:因父母军转安置、正常职业调动或高层次人才(如西安市A、B类人才)随迁子女,可不受学籍和就读时刻限制,但需提供相关证明。
  • 综合素质评价

    •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5个基础性进步目标(如道德质量、进修力等)均需达到“合格”以上。
  • 户籍限制

    • 太原市规定:非本地户籍考生需提供随迁子女“四证”材料(如居住证、社保证明等)并通过审核,方可享受定向资格。

定向生录取机制

  • 降分录取政策

    • 定向生录取分数线通常为优质高中统招线下50分以内,且不低于当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。例如,某高中统招线为650分,定向生最低可降至600分(若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为600分)。
  • 分阶段录取流程

    • 一次定向:各初中根据分配的名额,在符合条件的考生中按成绩从高到低录取。
    • 二次定向:若某初中未用完定向名额,剩余指标将收回并重新分配到全市范围内,按成绩排名择优录取。例如,太原市某高中若首次定向录取未满,二次定向可能再降分录取。
  • 志愿填报制度

    • 定向志愿必须填报在普通高中志愿栏的“定向生志愿”位置(如太原市要求填在第四栏第一志愿),并使用特定编码(如“659”开头的学校编码)。若填报非定向志愿,则失去定向资格。

定向生与统招生的区别

对比项 定向生 统招生
录取方式 按初中分配名额降分录取,优先校內竞争 全区/全市范围内按分数择优录取
分数线 优质高中统招线下50分以内 达到统招分数线
志愿优先级 必须填报定向志愿栏且限报一所 可多校填报
适用群体 薄弱初中学生、连续就读未择校生 所有考生

政策意义与影响

  • 促进教育公平

    • 通过名额倾斜,缩小城乡、校际差距,让薄弱初中学生获得更多升学机会。
  • 优化资源配置

    •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,提升其教学质量和吸引力。
  • 缓解择校压力

    • 太原市明确“择校生不享受定向资格”,倒逼家长理性选择划片入学,减少择校现象。

注意事项

  • 志愿填报风险

    • 若定向生成绩达到统招线,则按统招生录取,不占用初中定向名额。
    • 定向志愿仅限填一所,需谨慎选择目标学校。
  • 跨区域限制

    • 太原市规定:城区户籍但三县一市学籍的考生,不可参加城区二次定向录取,反之亦然。
  • 资格核查

    • 学籍中断(如转学、借读、休学)或非应届生(如复读生)将失去定向资格。

典型地区政策差异

以太原市为例,定向生招生覆盖19所省级示范高中,包括山西大学附中、太原五中等,定向比例占招生规划的60%。而西安市等地的定向生政策更注重高层次人才子女的独特通道。

如需查询具体学校定向名额分配或历年分数线,可参考当地教育局官网(如太原市教育局)或招生平台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