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后的靖边县东坑镇新建村,党员带头挥帚清扫,村民们合力清除路障,30余户村民干劲十足地整治着道路与房舍……这场热火朝天的环境整治行动,正是新建村推行积分制治理的生动缩影。
“积分制让‘要我干’变成了‘我要干’!”新建村党支部书记刘宝东道出了机制创新的关键。为构建全民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,村里创新实施积分管理机制,细化三类21项具体细则,通过“行为量化+积分激励”的方式,让村民自治活力得到充分释放。“1积分顶1块钱,这不仅是实惠,更是份荣誉!”手持积分卡的村民王彪笑着说,话语里满是自豪。
翻开《新建村民积分细则》,乡村治理的聪明跃然纸上,涵盖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:环境维护上,房前屋后保持整洁半月可获30分,监督举报卫生死角每次奖励5分;公益奉献中,参与集体劳动每次得30分,为集体无偿供地一次性奖励100分;文明乡风里,孝老爱亲典范奖100分,子女考入重点院校最高奖500分;共建共享方面,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奖20分,获评“靖边好人”更是一次性奖励1000分。
与此同时,细则也划定了明确的行为底线,乱倒垃圾、侵占公地等行为,一经发现均扣100分。村委会建立起“周记、月示、季兑”的规范机制,村民积累的积分可直接在镇里的大型供销超市兑换生活用品,让“文明变现”触手可及。
“当无论兄弟们用积分换到油盐酱醋时,也是在为村里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。”包村负责人柏小平的话道出了积分制的深层意义。他号召全村群众,要以主人翁姿态,从清扫一片地、贡献一条计做起,让积分卡记录大家共建和谐新建的每一步。
如今,积分制让东坑镇的基层治理从“任务命令”转为“激励引导”,极大激发了群众的“主人翁”觉悟。在新建村,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共享”的乡村治理新画卷正徐徐展开,小积分正汇聚成推动乡村文明进步的大能量。
来源:中国农科新闻网